芳香鬼笔菌——时隔36年,云南科研人员再次发现
近日,COP15大会正在昆明火热召开。几百公里外,中科院昆明植物所真菌研究博士生刘建伟载着在景东哀牢山中寻到的“宝贝”往昆明赶。这个“宝贝”是芳香鬼笔菌,上一次被科研人员发现还是在1985年。36年来,大家都只在文献中看到它的黑白简笔画,从未想过能亲眼看到它的真身。
“一定要保护好,把它带回来进行菌种分离,这样我们就可以保存活的菌种。”被称为“蘑菇先生”的中科院昆明植物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杨祝良对刘建伟反复交代,难掩兴奋之情。
杨祝良介绍,每年七八月份是野外考察蘑菇最好的季节,今年推迟到了10月份,没想到有“迟来的惊喜”。不仅采到很多以前没有采到的一些真菌,而且发现了芳香鬼笔菌。“芳香鬼笔菌是已故真菌学家臧穆研究员于1985年发表的新种,文中有一张该菌的黑白线条图。具有芳香的鬼笔菌很少,它具有开发利用前景。”
说到鬼笔菌,大家最熟悉的就是竹荪。这类真菌一般来说都有难闻的气味,吃竹荪的时候都要把那些产生难闻气味的部分剪掉。但是,芳香鬼笔菌没有臭味,有芳香气味。
此次发现芳香鬼笔菌的地点在哀牢山海拔2000~3000的山林中。该菌子比手掌长、约有常见的西葫芦粗,菌帽呈网状结构。待科研人员将活的菌种带回实验室进行菌种分离,就可以进行人工栽培试验。“也许我们就可以栽培出具有芳香味的竹荪,那将成为受人喜爱的一种食用菌。”
杨祝良介绍,此次野外考察发现了三百多个新的标本,还发现了芳香鬼笔菌,从客观上印证了云南生态环境的变好,因为生态不好是不会长菌子的。
图片来源|刘建伟
文章来源|春城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