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汇点:专访张謇104岁嫡孙女,看流淌百年的美德善意焕发时代新意
2022年9月5日是第七个“中华慈善日”,主题是“携手做慈善,传播真善美”。10元、50元、自定义金额……8月以来,在江苏南通人流量集中的各大电子屏,随处可见“慈善一日捐”捐赠二维码,人们扫码可查看新近推出的慈善项目及介绍、追溯善款去向,为慈善项目捐出一份爱。
无论岁月如何更迭,慈善方式如何变化,慈善文化不能割裂,需要不断继承和创新。“中华慈善日”前夕,记者赴江海之城南通专访张謇嫡孙女、今年104岁高龄的张柔武老人,重访其祖父张謇开创的江苏近代慈善公益事业,采集新时代慈善故事,从中看到一个“人人参与、你我共享”的江苏现代慈善事业正在向我们走来。
一片情:传承张謇慈善公益事业
南通踞江海之利,凭江海而兴。1919年春天,张謇第二个孙女张柔武于南通出生。1919年前后30余年里,张謇的慈善事业与张柔武“同成长”。1912年至1920年,南通三座养老院依次建成,周边数十里地域内无依无靠的老人有了栖身养老场所;1916年,狼山盲哑学校创立,这是中国人以自己的力量创办的第一所盲哑学校,到1926年,学生人数攀升至44人;1916年,占地约0.13公顷的南通栖流所全新升级,收容来自外地的流民、乞丐,并教会他们手艺作为日后谋生技能,每年耗费经费约1000元……
“小时候,面对我们这些孙辈,祖父总喜欢慈爱地摸我们的头和手,询问道:‘听话吗’‘在幼稚园学了些什么’?”张柔武与祖父张謇共度了七年多时光。“但祖父实在太忙,我们围绕在祖父膝前的机会并不多,祖父更不会对我们说太多慈善的道理。”除在外求学,张柔武长期生活在南通,比起听,她更多的是通过看去了解祖父张謇的慈善事业。
与张謇践行的慈善相比,幼年张柔武更真切地感受到的是祖父的节俭。“祖父注重培养我们自小养成节俭的习惯。”张柔武说,晚辈要见祖父时,通常不敢穿绸缎衣衫;进餐时按需取餐,不许随便倒掉剩饭剩菜。
随着年龄渐长,识事愈多,对于祖父一生事业的关键词——“实业、教育、慈善”,张柔武有了更多感悟,也用身体力行传承祖父的慈善事业。26年前,南通市慈善总会成立,自此张柔武每年春节前必定亲自带着装有捐款的信封送到慈善总会,每次捐款1000元至4000元不等。今年春节,104岁高龄的张柔武因年事已高,特地委托社区工作人员送去2000元捐款。
张柔武也成为南通慈善的“金字招牌”,带动更多人共同乐于奉献。去年1月,以张柔武名字命名的小额慈善冠名基金“张柔武爱心基金”成立,张柔武捐资2000元作为启动资金。截至今年7月底,该基金共收到社会各界爱心捐款23.18万元。“钱不多,只是一点心意,希望能帮助困难百姓过好年。”张柔武满怀深情地说道。
今年“中华慈善日”前夕,记者在张柔武家中见到前来看望她的基金会捐款者。
今年67岁的陈建国衣着朴素,上衣和裤子都洗得颜色发白,但他曾一次性捐给“张柔武爱心基金”1万元。陈建国告诉记者:“我的爸爸、哥哥和姐姐都毕业于张謇老先生创办的南通师范学校,听说这份基金创办,我肯定要鼎力支持。”
“我生于南通、长于南通,我的企业也办在南通,希望能像张謇老先生一样,做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家。”基金会成立后,江苏zoty中欧体育(中国)官方网站生物科技董事长陈惠一口气捐赠10万元,此外他还自己做慈善。近20年来,陈惠创办的“zoty中欧体育(中国)官方网站爱心慈善基金”在教育、养老、救灾等方面捐的善款和物资总价值超5000万元。他还带着公司食用菌技术、菌种、渠道等资源去安徽金寨、贵州铜仁、江苏泗阳等地,累计帮助6000户村民实现产业致富。“目前,每户平均年增收约5万元。”陈惠说。
今年15岁的初三学生方圆受到感召,也加入了捐赠队伍。“去年,我在报纸上看到基金成立,就让妈妈陪我去银行捐出1000元压岁钱。”方圆说,在课本里学到的张謇故事,深深地打动着她,能参与这份有着百年历史的慈善事业,十分有幸。“张柔武心里记挂着每一名捐赠者,她常坐在电话机前,逐个向他们致电表示感谢。”南通市慈善总会副秘书长夏丽梅告诉记者。
一座城:打造一张慈善城市名片
“以‘张柔武爱心基金’这一微观视角,能窥见南通这座城市‘人人参与、人人共享、向爱向暖、向上向善’的大爱力量。”南通市民政局局长汤雄介绍。去年9月,南通在全省率先出台“慈善之城”建设实施意见,明确以“慈善为民、共享发展”为核心理念,将“慈善之城”建设纳入南通城市整体发展战略。在南通“慈善之城”建设启动仪式上,20多家企业向“张謇慈善基金”现场捐赠8380万元,生动传承张謇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担当。
为推动“慈善之城”建设,南通计划持续拓展南通中华慈善博物馆的作用与功能,将其打造成集展示、传播、捐赠、体验、服务于一体的慈善地标和交流平台。在南通市慈善总会设立张謇慈善基金,每两年开展一次慈善事业通报表扬,规划建设不少于10个慈善主题广场、100个慈善空间,用于慈善项目宣传、活动开展和文化传播。建立慈善组织孵化平台,优化登记认定程序,打造20个知名度较高的品牌慈善组织;建成南通慈善项目库,拓展服务领域,打造10个富有地方特色的品牌慈善项目,慈善活动年增长率达10%;完善慈善荣誉激励回馈机制和综合监管体系,慈善信息公开达标率100%。
城市形象焕新,城市内涵更要提升。从一个人的善念,到一个时代的表率,再到一座城市的精神内涵,现代慈善理念正在江海之城南通散发崭新的魅力。
慈善事业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一座城市,不仅需要有巍然耸立的高楼大厦,也需要有向上向善的精神楼宇。南通“莫文隋”现象全国闻名,不留名的好人与一大批见贤思齐者的存在,擦亮了“中国近代第一城”的“文明底色”。
“南通有着家国情怀、实干兴邦、勇扛社会责任的浓厚慈善传统,我们有信心将南通建成现代慈善之城,打造一张人人参与的城市爱心名片。”南通市慈善总会会长黄巍东告诉记者,比起善款募集金额的多寡,市民广泛地主动参与慈善更为重要,凡人善举尤显珍贵。南通将通过项目充分调动每一名市民参与到慈善事业中。经过半年的调研,今年9月,南通将推出未成年人帮扶项目,精准“跟踪式”帮助缺乏关爱的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直至他们就业。黄巍东认为,只有广泛深入发动全社会关心、支持慈善公益事业,让“主动行善、人人公益”成为社会各界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慈善之城”建设才有源源不断的动力和蓬勃向上的生命力。
南通“慈善之城”也正是全省慈善事业迈入新时代的缩影。“当前,要广泛传播慈善理念,唤醒更多社会大众的公益自觉,在传承与发展中不断推进江苏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省慈善总会会长蒋宏坤介绍,张謇慈善事业是江苏慈善文化的品牌,江苏将持续讲好张謇的慈善故事,同时挖掘民间爱心故事,带动更多人共同参与慈善。
一座馆:记录中华大地上的涓滴善意
南通是一座温暖的城市,慈善是流淌在这座城市血脉中的脉脉温情。“十三五”期间,南通社会捐赠总量超18亿元,救助困难群众120余万人次。在位于南通的中华慈善博物馆,一张密布标记的老地图引人瞩目。“现如今,南通到处都有张謇办过慈善实事的痕迹。张謇广为人知的是状元身份和创办大生企业,实际上他的慈善事业也值得重笔描摹。”中华慈善博物馆征集陈列部主任程伟参与了建馆全过程。
“张謇的慈善理念相当超前,他以实业为后盾,以南通为基地,将传统慈善救济之举拓展为近代慈善事业,并将慈善与实业、教育作为实现国家富强的重要手段。”程伟介绍,张謇创办数十家工厂,以及学校、养老院、盲哑学校等一系列社会机构,建立幼有所抚、老有所养、贫有所济、病有所医、残有所助的社会保障体系。
黄巍东介绍,张謇用实业行善、注重以教育帮助弱势群体自力更生、怀揣散尽家产以济天下的理念,这些都是近代慈善的体现。而现代慈善的特征是慈善筹资的自主性、多元性、公共性,互联网让慈善的参与更便捷和公开,使普通人也可以力所能及、随时随地参与慈善。
馆内记录着一个个发生在中华大地上的点滴善意故事,令人动容。南通“磨刀老人”吴锦泉用走街串巷磨刀挣来的一枚枚硬币做慈善,累计捐款超20万元;“莫文隋”曾匿名资助贫困学子24年,他就是南通大学退休教师汤淳渊,他“做好事不留名”的善举引起一众效仿;他叫白方礼,靠着蹬三轮车,用自己后半辈子的积蓄资助300余名贫困学子……
中华慈善博物馆的故事还在延续,江苏崇德向善的社会氛围日益浓厚。目前,全省共有慈善组织741家,注册志愿者达2207.11万名,志愿队伍10.69万个,标识的志愿服务组织5144家。2021年度“慈善一日捐”,江苏共募集资金1470.3万元。省慈善总会联合全省慈善组织深入推进“互联网+慈善”,去年全省网络募捐总额超3.4亿元,其中“99公益日”募捐达2.3亿元,在参与活动的全国355家公募机构中排第五名。
幸运的是,这份光彩夺目的慈善事业,由你我共享共建,各类慈善品牌救助项目正在融入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2017年以来,江苏累计实施帮扶项目7080个,投入帮扶资金30.86亿元。2020年以来,全省为抗击疫情募捐慈善款物累计超过26亿元。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刘春 杨雨彤(实习生)/文 张琦/摄
编辑:金亦炜